一、功能主治
功效机制
疏散风热,通利鼻窍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,位于鼻旁,脉气直通鼻窍,故通经活络、通利鼻窍之作用甚强,是治疗各种鼻子疾患的要穴;此穴为手、足阳明经的交会穴,可通调两经经气,疏泻两经风热,故通利鼻窍、疏面齿风邪的作用较强,是治疗各种颜面疾患的要穴。
迎香主治病症
中医病症:鼻寒,鼻衄,鼻息肉,多涕,目赤肿痛,口眼歪斜,面痛,唇肿,面部如蚁走感,丹毒,荨麻疹等。
西医病症:急慢性鼻炎,鼻窦炎,鼻出血,面神经麻痹,面痒,面肿,胆道蛔虫症,便秘等。
配伍应用
鼻塞不闻香臭:迎香、人中、上星、太渊(《杨敬斋针灸全书》)。
多涕:迎香、上星、肺俞、风池、风府、风门(《新针灸手册》)。
鼻渊:迎香、囟会、合谷、太冲(《简易针灸学》)。
鼻息肉:迎香、上星、合谷、神门、肺俞、心俞、尺泽、囟会(《针灸集成》)。
鼻衄:迎香、合谷、上星(《简易针灸疗法》)。
目赤肿痛:迎香、太阳、上星、攒竹、睛明、合谷、委中、肝俞、行间(《针灸学简编》)。
丹毒:迎香、水沟、风池、支沟、合谷、曲池、委中(《针灸学简编》)。
口眼歪斜:迎香、承泣、四白、巨窌、禾窌、上关、大迎、颧窌、强间、风池、水沟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。
面部如蚁行感,面浮肿:迎香、合谷、陷谷(《类经图翼》)。
面痛:迎香、下关、翳风、上星、攒竹、人中、颊车(《简易针灸疗法》)。
保健养生
伤风引起的流鼻涕、鼻塞,或者过敏性鼻炎,按摩迎香至发热,能立即缓解症状。
经常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压迎香,每次1-3分钟,能使鼻子保持舒畅,对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,可预防肺病。
经常按摩迎香可以祛头面之风,散巅顶之寒,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。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,使气血畅通,外邪不容易侵入体内,对抗病菌侵入,以达到预防和消除感冒。
二、古文摘录
定位记载
《针灸甲乙经》:在禾髎上,鼻下孔傍。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在禾髎上一寸,鼻孔傍。
《经穴解》:在禾髎上一寸,鼻孔旁五分。
主治记载
《针灸甲乙经》:鼻鼽不利,窒洞气塞,喎僻,鼽衄有痈。
《太平圣惠方》:鼻息不闻香臭,偏风面痒及面浮肿,风叶叶动,状如虫行。
《针灸资生经》:唇肿痛。
《针灸大成》:鼻塞不闻香臭,偏风口喁,面痒浮肿,风动圃痒状如虫行,唇肿痛,喘息不利,鼻喎,多涕,鼻衄骨疮,鼻有息肉。
《玉龙赋》:搐迎香于鼻内,消眼热之红。
《循经考穴编》:鼻渊;口眼喎斜。
《五龙歌》:心火炎上,两眼红。
《医学入门》:眼目赤肿。
三、迎香穴简介
腧穴释义
迎香:此穴在鼻旁,因能主治“鼻鼽不利,窒洞气塞”,鼻塞不闻香臭,故名。
简便定位
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,当鼻唇沟中。
迎香解剖定位
在上唇方肌中,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;有面动、静脉及眶下动、静脉分支;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。
现代研究
临床实验观察表明,针刺迎香穴对慢性支气管炎,临床有效率可达70~90%。与中药组比较,无论近期疗效或远期疗效,都有显著差异。针刺或穴位注射小剂量胶性钙,其疗效均较中药组优越。
针刺迎香透四白,可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而缓解疼痛。
四、学习如何按摩迎香穴
【穴名解说】
迎香,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手、足阳明之会。别名:冲阳穴
(1)“迎”,迎受;“香”,脾胃五谷之气。此处穴位接受来自胃经的气血,大肠经和胃经都属于阳明经,故名“迎香穴”。
(2)冲阳穴。冲,直上也。阳,阳气也。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。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,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,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,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,故名。
(3)手足阳明之会。理同迎香、冲阳之名解。
【按摩迎香穴位的作用与好处】
鼻塞、鼻出血、鼻窦炎、牙痛、感冒、口歪、面痒、胆道蛔虫症。
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,指压该穴,可以快速止痛,其细节见于本站“穴道指压法”栏目中的相关网页“指压疗法快速止牙痛”。
【腧穴操作】
刺法
向内上平刺0.5~1.0寸,透鼻通穴。
向外上平刺1.0~1.5寸,透四白穴,治胆道蛔虫症。局部酸胀,可扩散至鼻部,有时有眼泪流出。
灸法
此穴禁灸。
按摩
按法、点法、揉法、按揉法、点揉法、点按法、掐法等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ubk.cn/view/144966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